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同异比较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同异比较研究

作者:师大云端图书馆 时间:2015-07-31 分类:期刊论文 喜欢:2784
师大云端图书馆

【摘要】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的认识活动的基本要求。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同异比较,没有局限于找出两者的同点和异点,而是坚持“三步曲”:第一步,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和中国共产党及其主要领导人的官方文献出发,对两大“主义”(特指本文的两个比较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下同)相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进行纵向梳理,梳理的过程就是对它们进行纵向比较的过程。第二步,在纵向梳理和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两大“主义”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第三步,结合两大“主义”形成、发展的历史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尝试分析它们两者在许多层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原因以及认清这种辩证同异关系的重要意义。依照上述“三步曲”,全文分别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四个层面进行了同异比较,指出两者在这些层面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第一,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同异比较。现在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时代相差有一百多年,它们之间的“代沟”是明显、巨大的。但“代沟”背后存在一些内在联系: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还是列宁主义阶段的科学社会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们的形成、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浪潮以及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两大理论体系都是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不是主观臆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同时期、发展阶段的科学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资本主义在发展程度、基本特征和影响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较大差异,这就使得它们对于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意义也存有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第二,立场、观点和方法同异比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我们必须永远坚持、不会改变的,但它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和任务进行新的概括和阐发。经典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因各自面临的时代条件和时代课题不同,而在对它们的具体运用上存在差异:从立场看,两大“主义”都以无产阶级和绝大多数人的立场为根本立场。同时,两者关于这一根本立场的指代范围、表现形式和阶段性任务又有差异。从观点和方法看,两者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是对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观点和方法实践上运用和创新、理论上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发展集中表现在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论是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中国化和大众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在立场、观点和方法层面是同中有异。这主要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规定和批判性、科学性、革命性有机统一的根本特点决定的。认清这种辩证同异关系,有助于提高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同异比较。(1)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语境看,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层次的论述,是以资本主义已经灭亡,生产力已经高度发展为客观依据的。而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生长起来,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是资本主义“瓜熟蒂落”的结果,也不具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前提和基础。虽然两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客观依据差别很大,但它们都认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离开了它,任何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都是空谈。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经典科学社会主义那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个前提和基础是“完成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本质也自然会得到体现。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这个前提和基础则是“进行时”,社会主义本质的完整体现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容看,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最高本质体现是消灭阶级,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最高本质体现。但两大“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都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现实的人”身上,是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高本质目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都是手段。但相对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消灭阶级,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来讲,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又都变成了手段①。从上述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两大“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存在差异: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可以概括为: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彻底解决。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则可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建立社会主义新政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等各种对立和差别,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彻底解决。从上述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2)对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特征的认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这主要体现在: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特征的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都遵循了唯物史观关于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前提,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基本原理,把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作为成熟社会主义的首要特征。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科学社会主义那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物质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于成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这个前提是自然而然的内在逻辑要求,相对来说是“完成时”。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相对来说是“进行时”。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同中有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在发展程度上有“进行时”和“完成时”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差异,即它们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而且这个发展过程的目的都是要保证和满足每个人的一切合理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异中有同。②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异中有同。从内在依据和条件看,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归全社会直接占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依据不同条件得出的不同结论。也就是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选择,是以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由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从“公有制”的发展程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不能覆盖到整个社会,相当一部分公有制表现为局部的或集团的公有制,大量的公有制建立在小生产的基础上,而且绝大部分的公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或政府所有制的形式,存在公有资产的法律所有权和经济所有权相分离的可能性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说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有制”根本不在一个发展层面。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的“公有制为主体”,是有利于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经济制度,国家所有制和政府所有制是向未来社会所有制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准公有制”。从上述意义上讲,两大“主义”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理论虽然差别较大,但这种差别之中蕴涵着内在联系和同一性。③关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异中有同。从理论依据和前提条件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按劳分配理论,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共同占有、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的消亡等基本条件。而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一条都不具备,不仅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因商品经济不够发达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见,两种分配方式都有它们依据的前提条件,都是与相应的条件相适应的。如果离开了这些条件,空谈这些分配方式和分配原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理论内容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除了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进行了设想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按贡献分配、体现形式上的平等和事实上的不平等、承认劳动力要素的个人所有权等基本原则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完全实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设想的按劳分配,但两者具有内在联系和同一性: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与按劳分配的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具有内在的一致性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之形式上平等和事实上不平等的问题更加严重①,都认为劳动力所有权在按劳分配中有重要作用②。从上述意义上讲,两大“主义”关于个人消费品分配的理论虽然差别较大,但这种差别之中蕴涵着内在联系和同一性。④关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的理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建立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条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条件有很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专政”和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简单划等号,两者具有很大差别。但二者在实质内涵上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指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劳动者的集体事业,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紧密联系“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实质内涵,不仅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还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相同实质内涵的具体表现形式存在差异,即“大多数人”的指代范围、政权组织形式存在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⑤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从精神文明状况的现实基础和条件看,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状况是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阶级对立、剥削现象的消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状况,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程度的限制和一些比较落后、传统思想观念的不利影响,在短时期内是无法达到那个极高境界的。但这种差异恰恰都体现了精神文明归根到底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这一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从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想目标和路径选择看,两大“主义”都以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最终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理想目标。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说,更重要的是“建设”,而且在具体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它坚持把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则同中有异。两大“主义”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主要是因为它们是不同物质条件的产物,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认清这种辩证同异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流关系。第四,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同异比较。(1)关于奠定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思想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按照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之后,可以纵向继承资本主义旧社会现成的发达生产力,进而进行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奠定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物质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没有纵向继承资本主义发达生产力的可能了,它要想尽快奠定向成熟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必须在自身积累、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中注重学习、借鉴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显然,这是差别很大的路径。但从基本内涵看,这两条路径都同资本主义脱不了关系,都要认识和处理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两条路径揭示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两种不同关系:一是成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继承关系;二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借鉴、合作、竞争、共存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2)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的理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未来新社会应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社会生产、消除商品经济,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显然,两大“主义”对于经济体制的选择,差异很大。但这种差异之中还有相同之处,即都是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异中有同。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设想未来新社会要有计划地组织全部社会生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都是针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提出的,但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彼“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同中有异。(3)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的思想同中有异。①社会主义改革论同中有异。从改革的理论依据看,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论的理论依据,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们具有相同的更深刻的理论依据。相对资本主义社会来说,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能适应先进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但它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也需要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成熟过程,因而它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而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矛盾具有不同的状态和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论更直接地以它们为现实依据;从改革的性质看,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变化和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后者具有深刻、广泛的革命性意义,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②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同中有异。从对外开放的现实依据看,两大“主义”的对外开放思想,都是以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的世界性联系和普遍交往为事实依据。但这种相同的事实本身,又存在着发展范围、程度和形式等方面的差异;从对外开放的内容看,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开放程度更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对于这样的社会主义来说,“开放”已经成为它本身自然、内在的属性。而且,随着商品经济、阶级、民族、国家的逐步消灭,“开放”就是自由人联合体内部的毫无障碍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联合体之间的和谐沟通,没有了“对外”之说,更不存在和资本主义的相处问题。而从世界范围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现实社会主义,都还只是“数国”的胜利,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制共存于世。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就成为对外开放的重大课题。(4)关于坚持共产党领导的思想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认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是和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应坚持它的领导地位。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核心的理论,主要针对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时的任务和特点,核心是阐述了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宗旨、组织结构等内在本质问题①。作为新时期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任务,则是通过有效执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同中有异。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两者的历史地位和首要任务存在差异,但它们的最终任务都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解放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又异中有同。两大“主义”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主要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没有亲自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列宁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也是初步的。相比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则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认清这种辩证同异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最后,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进行同异比较的基础上,尝试对“过时论”和“背离论”进行了有理有据地辨析,认为:经典科学社会主义的有些方面已经过时;有些方面将来有可能过时;其精髓永远不会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在有些方面的“差别”还谈不上背离;有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很有可能会完全背离。
【作者】李后东;
【导师】赵明义;
【作者基本信息】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014,博士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典科学社会主义;同异比较;

【参考文献】
[1]何迎周.北京及附近地区西瓜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2012,硕士.
[2]贺少波.碳纳米管对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吸附[D].哈尔滨工业大学,无机化学,2014,硕士.
[3]江帆.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区域物流竞争力研究[D].南京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4]宋建强.当代写意人物创作探究之我见[D].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2012,硕士.
[5]曲景乐.患高血压犯罪嫌疑人羁押期间焦虑心理对血压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公共卫生,2012,硕士.
[6]李瑞瑞.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2011,硕士.
[7]李霞.克雷伯杆菌中FNR蛋白三级结构模建及二聚作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化学工艺,2012,硕士.
[8]刘艳平.BTLA信号在T细胞活化启动和早期阶段的调节作用[D].苏州大学,免疫学,2012,硕士.
[9]施为.公安系统人脸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2013,硕士.
[10]余星.平均曲率流的延拓[D].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数学,2014,硕士.
[11]吕生华,马宇娟,邱超超,巨浩波.氧化石墨烯对水泥石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混凝土,2013,08:51-54.
[12]秦辉明.基于广域网的遥操作工程机器人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13]殷文春.直流伺服系统的PWM功率放大器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2004,硕士.
[14]金文琴.新型有机杂化六方氮化硼及其高性能阻燃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研究[D].苏州大学,材料学,2014,硕士.
[15]刘强.基于闪存的剖分影像数据专用存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012,硕士.
[16]高树艳.试题权重未知条件下能力的加权估计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应用数学,2012,硕士.
[17]靳云丽.网络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企业管理,2003,硕士.
[18]胡日东.社会资本对低碳乡村建设的影响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013,硕士.
[19]颜凌波.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管理,2012,硕士.
[20]贾婷艳.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2014,硕士.
[21]田稼穑.兴安落叶松林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森林经理学,2013,硕士.
[22]严焕迪.物料自动化输送系统的电磁行波驱动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2,硕士.
[23]贾梓纯.我国上市中小银行效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2014,硕士.
[24]黄晓强.基于智能方法的结构振动控制及损伤诊断研究[D].天津大学,结构工程,2004,硕士.
[25]戴惠玉.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D].东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3,硕士.
[26]陆锦标,顾祥林.既有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住宅科技.2008(06)
[27]陶学文.试论高校课堂教学的病理性症状及其诊治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2004,硕士.
[28]孙彦丽.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经营者承诺制度的完善[D].安徽大学,经济法学,2013,硕士.
[29]杨炳蛟.基于蠕变的新型连续弯曲矫直曲线的研究及其数值模拟[D].燕山大学,重型装备设计理论及其数字化技术,2014,硕士.
[30]王重波.志丹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靶区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2013,硕士.
[31]章腾.基于场所理论的大遗址保护规划中环境空间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2013,硕士.
[32]楚帅.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014,硕士.
[33]夏海生.数控滚齿机几何误差建模与补偿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2013,硕士.
[34]杜鑫.SDBS对TiO_2纳米颗粒在松花江水样中的团聚及混凝去除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2014,硕士.
[35]曹明.实效广告内涵辩正与应用研究[D].辽宁大学,传播学,2012,硕士.
[36]李牧,闫继红,李戈,赵杰.自适应Canny算子边缘检测技术[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7,09:1002-1007.
[37]吴兴良.基于S3C6410和Linux的移动目标智能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长安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4,硕士.
[38]刘立宏.miR-125b抑制骨肉瘤增殖及转移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信号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临床医学,2014,博士.
[39]王文静,王燕,孙守光,梁树林.高速列车转向架载荷谱长期跟踪试验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01:84-89.
[40]李洪奎,武玉强.基于MINC方法的脉冲随机混合系统镇定与鲁棒稳定性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3,10:1547-1553.
[41]王婧.青少年罪犯对威胁信息注意偏向的时程特点及习惯化倾向[D].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013,硕士.
[42]魏嘉璟.昆明铁路局列车员培训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工商管理,2012,硕士.
[43]朱胜,王雪洁,刘玮.周期时变系统的鲁棒自适应重复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4,11:2391-2403.
[44]汤岩.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政治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2014,硕士.
[45]于涛.内存实时数据库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技术,2011,硕士.
[46]吕游.基于过程数据的建模方法研究及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14,博士.
[47]方明航.我国基层法院巡回审判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诉讼法学,2012,硕士.
[48]赵霄.基于单片机的蓝牙接口设计及数据传输的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8.
[49]靳来香.未成年子女姓名权的行使与救济[D].黑龙江大学,法律,2013,硕士.
[50]姚舜.目的论视角下的儒家思想核心概念英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014,硕士.

相关推荐
更多